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中心成功举办高校心理教师精神分析核心理念与技术培训
发布时间: 2016-07-11  浏览次数:

   75日-7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主办的“高校心理教师精神分析核心理念与技术培训”圆满成功,施琪嘉老师在这三天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精神分析盛宴,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应用在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中。快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培训第一天,施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学习和咨询经验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潜意识、移情、梦和客体关系这些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并让大家练习体验自由联想、畅所欲言的讨论梦。施老师也在大家的练习后及时给予反馈,点出自由联想体验中可能出现的阻抗、防御和移情的表现形式,同时,以动力学的角度来解释梦,提出梦具有象征、置换、凝缩和次级修正四个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在梦里呈现。

培训第二天,以针对分享者梦的解析为课程切入点,先让分享者谈论昨晚做的梦、谈自己的身体、心理感受、谈自身对梦的理解,再由施老师进行释梦。接着,老师引入心身疾病的话题,介绍了原发性高血压、甲亢、慢性胃炎、便秘与腹泻、神经性皮炎、关节炎和支气管哮喘这七类典型心身疾病以及相关的动力学原因解释。其间,进行了学员间六人小组的讨论与分享,施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理念“从治疗疾病转变为治疗疾病的人”。最后为大家讲解了高校中较为常见的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的体征识别、心理特点和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方法。

培训第三天,施老师提到了动力性心理咨询涉及的七个哲学主题,分别是死亡、分离丧失、自尊自我价值、内疚羞耻、孤独感、家庭秘密、身体完整性。其中,详细讲解了内疚,内疚分为现实内疚和内在内疚,内在内疚又包括照顾内疚、幸存内疚、存在内疚、俄狄浦斯内疚。紧接着,对女性焦虑主题进行激烈的讨论,提出男女性的心理表征都是由身体结构所决定,有别于弗洛伊德的经典观点。每天培训的最后,都会进行6-8人的巴林特小组分享。在当天的分享中,施老师引入家庭雕塑的形式来帮助分享者体验不同情景下的动力性,使分享者从中获得情绪感觉的转变。

为期三天的培训,有施老师清晰翔实的讲解,也有学员们积极生动的分享,使得学习氛围既严谨又轻松活跃,大家也从课程中收获满满。相信经过这次培训,大家能更好的掌握精神分析的相关知识并且将它应用到咨询实践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作为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基地,下半年将举办以抑郁症治疗为主题的培训,真诚的邀请大家关注后续通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校内学生咨询预约电话:58805852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学四楼辅楼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