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影像中的生死学》课程反馈之三
发布时间: 2014-04-29  浏览次数:


            通过电影学习生死智慧

 

                                                                                                                                         ——致选课同学的一份信
 
亲爱的同学:
    我不知道你抱着怎样一种动机来到这个课堂,也不知道你期待在这里学到什么。我猜你也不知道在这里会遇到怎样的老师、在这里学习的东西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益。
    是的,我宁愿说,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课堂。如果你决定选修这门课,意味着你将要勇敢地面对这种不确定性。
    这门课,是以影像为媒介的生死教育课程。生死教育课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出现在国外的大学中;以影像作为教育手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门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是希望用一种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碰触“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来带动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门课要跨越诸多的学科与知识领域,但它不是要建构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要激发出大家对生死问题的诸多思考。这样的思考,只能在观看与写作、分享与对话的交替进行中,逐渐显现并丰富起来。因此,在这课堂上担任教学的,不仅有我、有作为媒介的影像,还有选择修习这门课的你。没有每个同学的投入,我们就无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生机的课堂,一个充实饱满的学习过程。
    所以,这门课的学习,需要你打开自己的感官,也需要你打开自己的心灵;需要你聆听别人的感受,也需要你乐于分享;需要你全心投入,也需要你沉静思考。
    如果在学习中,某些影像或讨论,触发了你一些特别的情绪,使你的内心产生扰动,你可以先试着用老师提供的《我和我自己在一起》,通过自我对话进行梳理。如果你感到需要老师更多的帮助,可以通过邮件告诉老师。
                                                          
                                                                                                            授课老师  陆晓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校内学生咨询预约电话:58805852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学四楼辅楼二层